近日,威尼斯wnsr666杨晓亮老师与合作者(周鹏,英国卡迪夫大学商学院教授)的研究成果“Unveiling Citation Bias in Economics: Taste-base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Chinese-Authored papers”在ABS3星、劳动经济学权威期刊Labour Economics正式发表(doi.org/10.1016/j.labeco.2025.102725)。
主要观点:相较于自然科学中评价学术影响力的多元化,引用量俨然已成为评价经济学者学术影响力的最重要指标。经济学界素以“理性选择”自居,但当学者们决定引用哪篇论文时,真的只考虑学术价值吗?通过系统控制一系列与期刊、论文和作者相关的变量后,研究发现了显著且稳健的族裔引用差异:华人署名一作导致论文引用量减少3.1次,降幅相当于非华人论文平均被引量的14%。这一结论在不同估计方法、模型设定、因果关系假设及测量方式下均保持高度一致。鉴于学术发表的信息公开性与顶级期刊的质量权威性,这一现象更可能是由偏好型歧视(taste-based discrimination)所驱动,而非统计性歧视所驱动。异质效应与强化效应的分析进一步表明,国际合作未能消除引用偏见,海外任职的缓解作用也极其有限,与学术无关的华人负面新闻,进一步提供了非统计性歧视的证据。通过法证分析,文章进一步揭示,歧视主要来自中国和美国以外机构的非华人顶尖经济学家,而华人学者对华人作者的论文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引用偏好。基于引文引力模型,作者将这一现象归因于学术界的“距离效应”(即学术文化、地域或认知差异)。
作者简介:杨晓亮,威尼斯wnsr666助理教授,研究领域为经济不平等、财税政策、经济增长等,主要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、Labour Economics、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, Institutions and Money、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、Macroeconomic Dynamics、 经济学(季刊)等。